配资金融
去杠杆简史(2015-2018)
将军名声败坏
2018年9月14日下午3点,上证指数止于2681点,仿佛回到了2014年。星辰移动,周期轮回,一切是那么熟悉人人顺配资天载配资,却又物是人非。
股市开局以创纪录的5178点开始。 2015年6月12日,股市如火如荼,上证指数再创新高,升至5178点。 关于股市如何创造财富的神话,在写字楼、餐厅、广场,甚至被拍到的街边小摊上流传,将全民炒股的热情推向高潮。 而神话的主角似乎总是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。 自2014年喊出“改革牛”、“5000点不是梦”、“4000点是牛市起点”以来,A股大疯牛一路蒙着眼睛狂奔,大多数投资者散户一路加仓。
当时,位于金融街19号的富凯大厦每晚灯火通明。 富凯的领导人非常清楚,这股所谓的“改革牛”背后,是大量资本尤其是大量杠杆资本集中涌入的结果。 场外基金很受欢迎,杠杆范围从1:1到1:8。 由于场外资金极度隐蔽,详细规模无法检验。 市场传闻规模高达2万亿元。 如果加上现场配置超过5万亿元,当时A股总市值只有57万亿元,有杠杆。 资金比例几乎达到了10%。 这些杠杆资金有的是通过伞式信托从银行获得的资金,有的是私募资金,有的甚至是通过P2P借来的。
富凯的担忧在于杠杆的脆弱性,任何麻烦的迹象都会导致灾难。 于是,一场通知各大券商严查场外资金、暂停场外资金新港的行动已悄然启动。 富凯的领导人一定万万没想到,这只摇动翅膀的蝴蝶彻底改变了他们和相关人员的命运,中产阶级韭菜堆积在海市蜃楼中的财富也随之消失。
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来了。 6月15日起,受富凯大厦严查场外资金配置消息影响,获利资金疯狂出逃,牛市戛然而止,指数暴跌。 从6月15日到8月底,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,上证指数从最高点5178点暴跌至2927点,跌幅达44%。
富凯大厦和国家队也坐不住了。 在股市快速下跌期间,紧急推出救市计划。 由券商、各大券商组成的国家队,投入数万亿美元支撑股市,却始终未能力挽狂澜。 令人尴尬的是,前敌军指挥官(富凯主席助理)ZYJ因内部操纵营救而入狱。 作为证券公司的龙头大哥高盛,其高管几乎全军覆没。 招商银行入狱判刑,一手将一家中型券商打造成中国版高盛的WDM也黯然离场。 然而,2016年元旦后推出的股市熔断机制却创造了一次熔断两次熔断的神话,并在4个工作日后被迫叫停。 这等于是让富凯大厦的主人XG雪上加霜,命运多舛。
当然,最惨的还是广大散户。 贪吃的新老韭菜在这轮牛熊转换中被彻底收割了。 没想到,吃肉的总是我听说过的朋友,而被打的却是真正的自己。
安德光大厦拥有千万间房间
2016年5月9日,人民日报发表著名文章《问一季度大势——权威谈当前中国经济》。 去杠杆、降成本、补短板五项重点任务,明确了未来几年经济金融的重点任务。
作为去库存的任务之一,最大的高库存行业是房地产。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高杠杆、高负债的行业,也就是爱马仕所说的“一美元的钢材可以做十美元”。 高库存意味着房地产企业流动性资产不足和流动性杠杆过高,本质上是高杠杆的两个方面。 当时我国的房地产库存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。 由于一二线城市经济发达,人口持续净流入,库存问题并不严重。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,影响着上下游数百个行业。 高库存是悬在中国经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
如何拆除炸弹,让住房子的人拥有自己的房子,享受房价上涨的好处,就靠去库存这一招。 在降息、放宽限购限贷、棚改货币化等政策持续刺激下,全国城市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去库存超预期,老百姓正在排队买房。 当然,房价的涨幅也非常漂亮,2016-17年期间累计涨幅超过60%。 以我家乡的3.5线城市为例炒股配资加杠杆的流程,房价从5000跳升至80-10000。 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平均房价也从4万到5万上涨到7万到8万。 中国房地产终于完成了令人震惊的去库存过程。 而这个杠杆已经像星辰移动一样转移到了居民身上。
河对岸犹唱后院花
2016年上半年,在股市资金回落、去杠杆的情况下炒股配资加杠杆的流程,股市回归正常,没有出现任何意外。 与此同时,房地产行业去库存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。 看看这里的债券市场,情况有所不同。 从股票市场撤出的资金,以及银行体系本身充裕的流动性,以毁灭性的方式涌向债券市场。 一方面,银行体系理财资金和自有资金过多,难以支出,另一方面,各类泛固定收益资产(非标、债券、等级A等)迅速下降。 在两党共同努力下,各机构纷纷喊出“资产荒”、“资产恐慌”的口号。 所谓“钱多,资产少,到账快”。
资金涌入银行体系的结果是,通过疯狂外包,将投资压力转移到非银行机构。 非银行机构拿到资金后,只能加大杠杆,降低信用资质。 由于加杠杆、降低信贷资质,债券资产在市场上被抢购,收益率一路走低,导致资产负债利率倒挂更加严重,加剧了资产短缺。 在外包1年资金成本4.5%的情况下,可以给你买一张5年期3.3%的中期票。 你觉得有趣吗? 以至于有人喊出了零利率的口号,也有人看好年底10年期国债2.0%。
极致的辉煌之下,各大非银机构和从业者都赚得盆满钵满,而债券型私募机构则游走在灰色的边缘,默默发财。 越来越多的人从银行体系跳槽到非银行机构(基金、证券公司)或私募股权作为龙头,其美妙无法用言语形容,只能感受。
雨将至,风满楼
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兴衰。 而2016年5月上旬《人民日报》的社论,则是风吹过的清平结束。 权威人士的论断至今仍在我耳边响起:“树不能长到天”。 去杠杆之战已经吹响号角。 2016年8月起,央行启动“锁空放多”操作,以改善久期错配问题。 但债券市场的人们仍在随音乐起舞,没有注意到这一点。
10月份以来,各机构发现借钱、持仓越来越困难:海水真的要退潮了,大多数人都不穿泳裤了。 先跑开车再跑,然后大家一起跑。 践踏下怎么可能没有鸡蛋呢? 债券市场长达3年的牛市已经结束,债券资产收益率在短短2个月内涨幅接近。 各机构疯狂抛售资产,互相践踏。 2个月的时间,前十个月的收益全部被抹掉,债券投资经理的年终奖金也被抹掉。
乱世必有妖。 嘉禾证券的萝卜章事件,以及一线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大额赎回,导致净值出现较大负偏差,更像是将一大碗水倒入沸腾的油锅中。 当年12月中旬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,更是提出要管好流动性总闸,坚决化解一批风险点。
音乐停了,我们还怎么跳舞呢?
无边倒树
2017年全年是金融去杠杆、严格监管的一年。 首当其冲的是各项监管政策密集出台,如银监会“三三四十”专项检查、央行大资管新规等。 ,多达数十种。 在严格监管下,银行理财规模开始出现扭亏为盈,从最高的30万亿元逐步下降至28万亿元左右,其中银行间理财缩水多达5-6万亿元。 外包规模快速萎缩,去杠杆、去渠道成为主流。 各机构都忙于监管检查,合规是第一要务,几乎没有时间办理业务。
2017年中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,将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作为核心目标。 地方政府债务特别是隐性债务是化解金融风险的首要目标。 金融工作会议提出,严控地方债务,追究领导干部终身责任。 “开前门、堵后门”,地方债发行迎来井喷,一口气发行4.4万亿元。
去杠杆和紧缩信贷操作的效果体现在M2数据上。
基金子公司无事,将解散。 我相信一下子就做不了非标业务了,这么多年所说的主动业务转型,真的变成了被迫转型。 券商资管的人每天给客户做心理按摩,打骂骂都绝不会还手。 银行投资者的口头禅是“别买,小姐,我们真的不买”。 对于债券卖家来说,没有金主买债券人人顺配资,只能读MBA或者生孩子。
我要渡过被冰封住的黄河
没有人预料到特朗普对贸易关税是认真的。 特朗普想要的是中美贸易互惠(),以及取消高科技领域的财政补贴。 从最初对500亿美元商品加税,到现在额外加征2000亿美元,甚至特朗普还威胁要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。
贸易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,对宏观经济预期、股市、汇率产生了重大影响。 去杠杆和信贷紧缩之战已经进行了一半。 没想到2018年爆发了贸易战,特朗普半路出击,本来就承受不小的下行压力的经济雪上加霜。
基础设施投资一直在下降。 出口,被特朗普惹恼了。 就连以往被期待很高的消费,在朋友圈、自媒体上也被降级了。 买了房子交了税,口袋里所剩无几,榨菜、方便面卖得更好了。
“欲渡黄河,河水被冰封,就爬满雪的太行山。” 信贷紧缩、去杠杆下,永泰能源、盾安环境等一大批知名民企出现债务危机。 在9月初的央行会议上,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更是喊话:“现在民企太难了,如果易主席给我批一个银行,我一定会救那些企业。”血泊,一一拯救。”
还有很长的路要走
困难导致改变,改变导致成功。 在内忧外患之下,原有的政策开始进行调整。 扩货币+恢复信贷的政策组合是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的灵活应对。
人行百里已是九十里半,去杠杆之路还很长。 但路途崎岖,路漫漫其修远兮,征途已至!
最后,以林则徐的一首诗来结束本文:
苟利国家生死,怎能避免因祸得福?
本文来自债市夜故事
本文原创于:http://www.hxfst.cn 人人顺配资
热点信息
-
而市场上那么多的配资公司中,实力和靠谱程度都有所不同,股民假如自己一个个平台去体会,会花费很多时间,...
-
相比之下,富国绝对收益多策略基金采用股指期货对冲策略,优选个股,不断累积alpha。不少业内人士表示...